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
栏目:胶园经济 发布时间:2024-11-19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这里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培育咖啡种质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在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内,保存着900多份咖啡种质资源,包含了7个种类16个品种,是目前全国咖啡种质资源最多、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这里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培育咖啡种质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在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内,保存着900多份咖啡种质资源,包含了7个种类16个品种,是目前全国咖啡种质资源最多、规模最大、基因型覆盖率最全的咖啡种质资源圃。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1)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咖啡种质资源圃。曹再会 摄 

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1967年,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从事咖啡种质资源收集与品种选育工作,2009年被农业部授牌“农业部咖啡种质资源圃”,2019年获批“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咖啡分库”。57年间,历经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成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的重要源头,为中国咖啡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物资基础和重要试验材料、信息支持。


云南省位于全球咖啡种植的黄金带,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地理条件,如今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达到127万亩,是中国咖啡种植的重要基地。多年来,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不断培育咖啡新品种,持续为云南咖啡栽培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源源不断的种源,推广良种累计超100万亩,约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的70%。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2)

黄奇 摄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推陈出新的咖啡品种丰富着市场终端,研究总结的咖啡繁育、种植、病害防治等技术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采用咖啡叶片的组培技术,把育种的周期从25至30年缩短到5至7年,在缩短培育周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中外合作,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了52份咖啡种质资源及国际主流栽培种,培育出12个抗病性、稳产性好的咖啡品种,并大力推广,利用咖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建立了国内唯一的锈病检测圃。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3)

张勒干 摄

一直以来,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始终坚持走咖啡种业自主发展之路,坚定信念不动摇,以咖啡育种为核心,以服务中国咖啡产业健康发展为己任,发展和完善中国小粒种咖啡新品种选育技术体系,奋力填补国内小粒种咖啡栽培品种欠缺的空白,推广良种良法提升中国咖啡种植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咖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手记

每一杯咖啡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咖啡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的体现。作为咖啡爱好者,我就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踏上了前往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咖啡基地的旅程,准备进行一次对味觉、自然、文化的探索。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咖啡基地位于研究所的后山,我和同事骑着电瓶车缓缓驶入山区,一路上郁郁葱葱的咖啡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花香,让人心旷神怡,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咖啡树。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4)

黄奇 摄

到达目的地后,赫然看见基地入口处的大石碑上刻着的“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咖啡分库”“农业农村部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字样,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个地方的权威性。迎接我们的是研究所工作人员马关润,知道我们要来,他特意起了个大早来到基地做准备。马关润热情地带领我们进入咖啡林,详细介绍着每一株咖啡树的生长周期、养护技巧。介绍过程中我了解到,优质的咖啡豆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和研究员的悉心照料,而瑞丽市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咖啡种质资源的培育。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5)

郑洁 摄

在咖啡基地内,我被里面庞大的咖啡林所震撼,走进深处,清新的咖啡花花香扑鼻而来,洁白的小花一团团、一簇簇在枝头摇曳,结出的小果子俏皮地挂在枝头。我近距离挨个看了看,发现上面写着“402”“296”等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含义吗?”我转头问向马关润。“这些是我们给咖啡种子取的名字。”他说,这些代号是根据每颗咖啡种子的不同特征而定的,基地里保存着900多份咖啡种质资源,包含了7个种类16个品种,是目前全国咖啡种质资源最多、规模最大、基因型覆盖率最全的咖啡种质资源圃。


在参观过程中,马关润边走边讲解,带着我们辨认了小粒咖啡、中粒咖啡、大粒咖啡的果实,向我们介绍了基地里的各种咖啡豆。交谈中,我一路边走边看,时不时触摸一下咖啡树的树叶,看到它们被照料得很好,我仿佛能从指尖感受到研究员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咖啡事业的坚守。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6)

董帆 摄

从咖啡林出来,我们来到了咖啡豆处理区。在这里,刚被采摘下来的咖啡豆经过清洗、去壳、发酵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后,逐渐展现出它们独特的色泽与香气。从果实到杯中饮品,咖啡的每一步转化都蕴含着研究员的心血与智慧。马关润告诉我们:“以前从培育到生产上能应用,要历经7代的提纯,差不多要花25年的时间。为了更好地让优良品种提前投入生产和应用,研究所就采用咖啡叶片的组培技术,把育种的周期从25至30年缩短到5至7年,在缩短咖啡培育周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中午,一路走走逛逛加上太阳的照射,大家都有了些许困意,这正是喝咖啡的好时机。马关润带着我们到研究所内的咖啡体验室,特意让研究所的一位姑娘手把手教我们咖啡的冲泡技巧,让我们与咖啡来了个“灵魂碰撞”,让我们明白,想要喝到一杯好咖啡,是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


“首先选取15至20克咖啡豆研磨成粉,把滤纸折叠放进滤杯,用热水润湿温杯,再将咖啡粉平整地倒进滤杯里,接着用热水采取三段式注水的方法萃取出咖啡的味道。”姑娘边做边说,我在旁边认真地学习着。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7)

董帆 摄

“滋……”一阵机子研磨的声音后,咖啡豆变成了咖啡粉,随之而来的是飘过鼻尖的香气。经过咖啡豆称重、研磨、萃取、注水、加奶,在研究所咖啡体验室里,一杯从源头开始制作的生椰拿铁“新鲜出炉”。我品尝了一口自己的“作品”,独特的苦涩与浓郁的奶香完美结合,非常纯正好喝。整个学习与制作的过程,让我感到十分满足。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8)

董帆 摄

喝咖啡的间隙,马关润跟我们说,近年来研究所培育出了5个新品种,其中,茉莉花香品种已经分别在德宏、临沧、普洱、保山进行了区域性生产试验,并在云南各个产区建立了新品种良种繁育与示范基地。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9)

黄奇 摄

1967年,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了咖啡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品种选育工作,57年间,研究所一代又一代的研究员通过矢志不渝的钻研,不断研究出新的咖啡品种,换来了今天“全国最大的咖啡种质资源圃”的称号,为我国咖啡产业发展及云南省咖啡优势产业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品种资源。我有幸身临其境了解这些国际领先的技术,感受它们如何推陈出新,丰富着市场终端,内心十分激动。


夕阳西下,我们结束了这次咖啡探访,在了解咖啡种植、制作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逐渐兴起的咖啡文化和咖啡产业的发展,从种植、烘焙到制作,这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更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促进了农业和服务业的繁荣发展。这次咖啡之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探访,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笔触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去探索咖啡的世界,去体验它带来的美好和感动。


图片故事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10)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我国咖啡种质资源储备不足、鉴定技术空缺、优异资源匮乏、生产品种短缺等产业瓶颈问题,长期以咖啡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为核心,重点收集、保存、整理国内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及科学价值的咖啡种质资源。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建立的“咖啡种质资源圃”在200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授牌为“农业农村部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2019年6月获科技部、财政部批复,授牌为“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咖啡种质资源分库”,是国内最大的咖啡种质资源库(圃)。创新选育的咖啡新品种有4个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个品种分别入选农业农村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主导品种,良种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11)

5月11日,在农业农村部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锦红和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学慧,一同开展咖啡新品种农艺性状观测。


咖啡林里的每一株咖啡种质,都是科研人员精心养育的“孩子”,只有不断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才能推出特色品种,丰富咖啡品种资源。


历经57年的共同坚守与奋发图强,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实现了小粒咖啡品种自主研发,几代科研人员通过不懈努力,不断破解我国小粒种咖啡种质资源短缺、品种单一、抗锈退化等咖啡产业难题,做强我国咖啡种子“芯片”,保障咖啡产业种源安全,实现咖啡产业健康发展,增添科技动能。

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57年,做强中国咖啡种子“芯片”(图12)

5月23日,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对咖啡豆进行烘焙。


科研人员告诉我们,生咖啡豆本身是没有任何咖啡的香味,只有在烘焙之后,才能够闻到浓郁的咖啡香味。咖啡豆的烘焙是咖啡豆内部成分的转化过程,只有经过烘焙,咖啡豆才能产生能够释放出咖啡香味的成分,咖啡豆的烘焙好坏也直接决定了咖啡豆的香味的好坏。


烘焙咖啡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在烘焙咖啡豆前,要挑选出新鲜、高质量的咖啡豆,根据所需的烘焙程度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咖啡豆的颜色和气味,灵活调整烘焙条件。烘焙后,及时冷却咖啡豆,并储存在干燥、阴凉处,保持品质。


烘焙咖啡豆是一门艺术,需要经验积累和对咖啡风味的独到理解。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烘焙师能够发展出独特的烘焙风格,满足不同咖啡爱好者的口味需求。烘焙咖啡豆的艺术在于精准掌握烘焙技巧,同时融入个人对咖啡风味的理解和追求,创造出独特的咖啡体验。


(来源:“学习强国”德宏学习平台)




【版权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本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本网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同时,本网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版权证明、联系方式发邮件至trxjxh2008@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