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约稿赖诗仁局长笔谈“推进民生工程 建设幸福垦区”
栏目:企业新闻 发布时间:2012-02-22
 
    2月21日,《农民日报》约稿赖诗仁局长笔谈广东农垦“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幸福垦区”的成效和做法,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近年来,广东农垦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尽力让职工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使农场面貌日新月异,职工群众心情舒畅,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垦区发生了三大根本性变化:
    一是金融机构由过去频繁上门追收欠款和停止贷款,转变为纷纷登门要求与农垦集团签订战略性金融合作协议、主动帮助农垦企业向社会融资。
    二是农场职工由过去成批外流,转变为大批返回农场要求安排工作,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纷纷选择到农场就业,近年来垦区接收硕士学历以上研究生就有383人,其中博士19人。
    三是农场由过去频繁上访和时而发生群体性事件,转变为垦区和谐稳定,职工安居乐业。
以农场住房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安居工程 
    过去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垦区很多农场多年来没有建过新房,职工住房条件很差,大部分是兵团时期建成的兵营式泥砖房,有的甚至是在大跃进时期建成的砖瓦房。每逢刮风下雨,农场就得组织人员安全转移,职工队伍很不稳定。 
几年来相继实施了水库移民、归难侨和农场职工三大危旧房改造项目,涉及7.37万户、约30万人口。新建和修缮住房面积500多万平方米7万多户,其中新建住宅3.6万多套,几十万农场职工群众喜迁新居,盼望了六十年的安居梦想得以实现。 
几年间,垦区投入住房建设资金30多亿元,其中70%为职工自费投入,农场也没有形成新的负债。 
事实证明,家业连接事业,民生连着民心。基本解决了住房难问题的38万广东农垦人,生活更有奔头,创业更有信心,大家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以农场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打造“城市后花园” 
    我们按照“三化”同步发展的要求,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造农场生活环境、改进职工生活方式为重点,着力推进农垦小城镇建设。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长期性、超前性、可行性和配套性要求,高起点修编了农场场部小城镇总体规划,还从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角度出发,将场部小城镇建设规划向1200多个基层居民点延伸,实现垦区建设规划全覆盖。坚持注重特色、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农场所在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展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风貌,提升小城镇的空间品质和文化品位。坚持突出重点、搞好配套。以15个示范性农场场部和300个示范性生产队为重点,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对接,完善农场生产生活的各项基础设施。坚持加强管理、提升水平。设立农场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并将社区管理指标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使社区服务、卫生、治安、文化、环境等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十一五”以来,累计改造农场等级道路1700多公里,铺设供水管网450多公里、排水排污管(渠)300多公里,建设各类公共绿地广场315个、绿化面积153万平方米,新建并完成一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休闲等公共设施以及景观大道、垃圾收集点和环境整治工程,农场办公条件和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垦区初步建成南华农场、胜利农场等一批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富有特色,有一定规模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垦小城镇。短短几年间,农场高楼平地起,新房联排建,绿树荫草坪,路畅广场阔,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前年开始投入3000万元,启动垦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开通了“总局-管理局-农场”视频会议系统、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宗产品销售和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系统,启用了总局机关自动化网上办公平台。农场相继建成一批文体中心、文化广场、图书馆、展览室以及其他文化设施。垦区各级经常组织歌咏、舞蹈、书画、摄影、健身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垦人的文化内涵。 
    我们从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大力改革发展垦区社会事业,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让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上,从教育和文化、医疗和健康、就业和收入、社保和住房等方方面面提升职工幸福感。 


【版权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本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本网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同时,本网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版权证明、联系方式发邮件至trxjxh2008@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