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旗下的广垦橡胶集团与海外企业集大国际投资集团,在广州举行柬埔寨橡胶种植项目协议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达4.25亿美元。这是广东农垦为进一步实施“西进南拓”发展战略,“海外再造新农垦”的又一重大举措。
继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开拓橡胶产业后,粤企今年将在柬埔寨开辟新阵地。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敢于走出国门,去占领天然橡胶这一重要战略资源,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粤企通过走向海外,不但能够壮大自身,也将助推我国种植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赢得国际话语权。
抢占橡胶战略资源
橡胶,与钢铁、石油及煤炭并列称为四大基础工业原料。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崛起,对橡胶的需求明显增加。自2001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进口地主要来自全球橡胶主产地东南亚的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
作为战略性物资,橡胶事关国家经济全局的稳定甚至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是橡胶进口和消费大国,但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缺少话语权。
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董事长赖诗仁介绍,广东农垦虽是我国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地理、气候条件限制,长期以来,每年产量最高只有5万吨,并且波动较大。早在2004年,广东农垦就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海外扩张,最初只是并购当地的加工厂,之后逐步建立合资或独资的橡胶种植园。经考察论证,广东农垦将战略眼光锁定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相比广东,东南亚地区种植条件明显优越得多,这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国就提供了全球将近七成的产量。“在东南亚地区设立橡胶生产和加工基地,可以突破国内资源束缚,充分利用橡胶种植大国丰富的土地、人力资源,壮大广东农垦的橡胶产业规模。”赖诗仁说。
选择东南亚的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已全面放开进口橡胶非关税的所有限制,橡胶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后,东盟地区主要产胶国凭借其较低的成本优势,以及占世界大头的产量规模,形成了对中国的橡胶产业的冲击。因此,只有与东盟国家建立共同市场,构建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才是应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避免国际贸易磨擦,提高我国对天然橡胶这一短缺型战略资源控制力的战略选择。
在海外建立橡胶基地,对当地经济也是一个带动,扩大当地就业,增加政府财政,促进双方经济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受到了所在国政府的欢迎和支持。
海外扩张之路
广东农垦率先开启海外收购和并购,成为国内橡胶行业海外扩张的先行者。2004年,广东农垦收购泰国南部的一家加工厂,成立泰国广垦橡胶(沙墩)有限公司,这被视为广东农垦“走出去”战略迈出的第一步。该海外项目2005年建成投产,年产干胶能力达9.6万吨,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内。2007年,广东农垦又在泰国建成了第二个项目广垦橡胶(董里)有限公司。产品90%返销国内,其他销往韩国、马来西亚等。
在泰国连克两城后,广垦集团开始有了在海外投资的信心。但是,购得海外加工厂并不意味着就控制了橡胶资源,加工厂只是完成天然橡胶的初级加工,并不能掌握源头,只有拥有一定规模的橡胶种植园,才能保证对国内天然橡胶的稳定供给。
接下来,广东农垦把目光盯准了马来西亚。2007年下半年,广东农垦在马来西亚的砂捞越州,首批租赁管理了当地胶园1万亩,筹划与当地合作新种橡胶15万亩。第二年,又投资建成了年产标胶4万吨、复合胶3万吨的第三家橡胶加工厂。2008年9月,广东农垦的海外扩张战略实现历史性进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双方签下了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种植18万亩橡胶的合作项目,该项目投资达8000万美元,合作期50年。
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多个项目的建成启动,标志着广东农垦在东南亚形成了集橡胶种植、管理、采割、加工于一体的橡胶产业体系。据介绍,2011年广东农垦在海南、云南和印尼各收购1家橡胶加工厂,在泰国东北部新建成年加工能力4万吨的广垦橡胶(湄公河)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和砂捞越州推进33万亩海外胶园建设项目,累计建成海外胶园5.2万亩。
至2011年,广东农垦在海外生产、加工橡胶的能力已经达到35万吨,去年在海外产值收入为47亿元,占主营业收入39.7%。
今年,广东农垦将加快创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橡胶基地,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赖诗仁表示,今年重点以马来西亚沙巴州、砂捞越州和柬埔寨桔井省、蒙多基里省为投资开发对象,实行垦荒新植、租赁经营和收购胶园“三管齐下”,大规模创建海外胶园。
【版权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本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本网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同时,本网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版权证明、联系方式发邮件至trxjxh2008@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