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促进橡胶生产示范园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栏目:企业新闻 发布时间:2012-08-17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近年来,在农业部天然橡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活动中,广东农垦围绕节本增效目标,以推广育苗设施化、胶园生态化、抚管机械化、施肥精准化、高效低频化“五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农垦的组织和装备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天然橡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实现设施化育苗提高良种苗木供应能力
    橡胶树为长期经济作物,生产周期长达几十年,其种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广东农垦着力加强良种苗木基地建设,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茂名、湛江橡胶育苗基地,新增高标准育苗温室大棚及配套设施2.68万平方米,使控温育苗钢架大棚面积达到3.97万平方米。目前,垦区橡胶种苗繁育基本实现全程设施化,种苗生产不再受低温、台风等不良天气影响,年产能力达250万株。育苗供苗模式逐步由“集中育苗、分散培苗”向由种苗基地承担全部育苗工作、直接供应袋装苗转变,有效提高了种苗质量和供应能力。
推进生态化建设提高胶园持续生产能力
    广东垦区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生态建设,改善胶园环境,提高橡胶可持续生产能力。一是做好示范园规划设计。新植胶园力争相对集中连片,实现山、水、园、林、路“五统一”,品种、环境、措施“三对口”。二是重视防护林带建设。对沿海缓坡地等风害较重的新植胶园,提前2-3年定植速生抗风、适应性强的防护林带,为胶园建立抗风防护屏障。三是全面推广胶园覆盖技术。在植胶带、萌生带间推广套种葛藤、毛蔓豆及柱花草等生物量大、适应性强、养分含量高的豆科作物,充分利用其根瘤菌固氮功能,提高胶园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同时,胶园覆盖有效减少了人工铲草灭荒工序,使中小苗人均抚管定额由2000株增至4500-5000株,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豆科绿肥还可以用作优质青饲料,增加农场和职工收入。
       推广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广东农垦在天然橡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中,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一是全面推广机械开垦定植。在新植胶园全面推广机械化深耕、挖穴、等高开垦作业,实现运输、防病、抚管机械化。二是使用割草机除草。割草机割草效率是人工锄草的5倍,能有效降低冬管灭荒劳动强度;割草不锄草也有利于胶园水土保持。三是使用钩机开沟施肥作业。采用机械通沟施肥,每人每天可施1200株橡胶树,是人工施肥效率的4倍。
实施精准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益
    广东垦区把畜牧养殖及糖料加工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源,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生物专用配方有机肥推广应用,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精准化施肥水平。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完成土壤普查和资料整理基础上,建立土壤信息库,运用土壤普查成果制定科学施肥配方,同时定期开展施肥后的评估和调整,不断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二是推广橡胶生物专用肥。近几年,广东农垦先后建设了湛江、茂名、阳江等3个生物肥厂,研发了适合橡胶树生长的专用生物肥,经对同等成本、不同类型的有机肥进行1年的肥效试验对比,施用生物有机肥的中小苗年均茎围比施用鸡粪的粗1厘米,比施用猪粪的粗0.3厘米,且每年减少施肥1次,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生产成本。目前,垦区生物配方专用有机肥年生产能力超过15万吨,3年累计施用橡胶专用肥面积140.07万亩,其中2012年52.68万亩,占橡胶总面积的77.78%。
推行低频化割胶提高割胶生产技术水平
     割胶是橡胶生产的关键环节,广东农垦在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内积极推广割胶新技术试验示范,努力提高科学割胶水平。一是试验示范“五天一割制”。在全面推广“四天一割制”的基础上,试验示范“五天一割制”并取得初步成效。“五天一割制”在保证干胶产量的前提下,劳动生产率提高近20%,胶工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胶树耗皮减少16%,死皮率降低5%。二是试验推广气刺微割技术。气刺微割技术具有工效高、劳动强度低、节约树皮和延长产胶寿命等优点。广东农垦加强对不同品种、不同树龄橡胶树的气刺微割适应性研究,总结形成了适应垦区实际的气刺微割技术体系。三是开展“管割分开”试点试验。对1.3万株开割树进行“管割分开”管理试验,将岗位工人分为磨胶刀、割胶和涂药、收胶水2个专业化作业小组,每月轮换1次。试验证明,“管割分开”模式有效节约了胶工作业时间,提高了干胶产量。




【版权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本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本网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同时,本网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版权证明、联系方式发邮件至trxjxh2008@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