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自卸车1-9月大涨360%
栏目:橡胶市场 发布时间:2022-10-28
2022年1-9月,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销量达到1.53万辆,同比大增254%,比去年全年销量还多出了近5000辆。从细分车型来看,新能源自卸车占比达到23.27%,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34个百分点,自卸车在新能源重卡市场的份额增长甚至比牵引车还要多(

2022年1-9月,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销量达到1.53万辆,同比大增254%,比去年全年销量还多出了近5000辆。从细分车型来看,新能源自卸车占比达到23.27%,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34个百分点,自卸车在新能源重卡市场的份额增长甚至比牵引车还要多(牵引车份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24%);2021年,新能源自卸车在重型自卸车终端销量占比仅有0.87%,今年1-9月,这一占比达到了9.6%,比整个重卡市场的新能源占比(4.1%)高出5.5个百分点。

这是因为,在各地承担着基建运输、渣土运输和矿产运输“重任”的重型自卸车,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进程非常快。就在此时,小编身处的成都某高楼下有一处刚开工的工地,十余辆工程自卸车正在将一车车渣土往外运,数了一下一共15辆自卸车,其中绿色车身“背”着黑色电池盒的新能源自卸车共有6辆,占比高达40%。虽然不能这么简单粗暴的算,但新能源自卸车已确确实实地加入到城市建设中来,不是做做样子的存在,也不是燃油车的陪衬,而是扮演着与燃油自卸车同样的角色。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掌握的终端销量数据(交强险口径,不含出口和军车),9月份,国内新能源重卡销售1860辆,同比增长67%,其中新能源自卸车销售434辆,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66%;2022年1-9月,新能源自卸车累计实销3553辆,同比大增360%。与新能源重卡市场整体走势相同,新能源自卸车市场9月份同比增速较前几月明显缩窄,这是因为去年9月份开始,新能源自卸车市场开始“上量”,最后4个月平均月销量超过400辆,而去年1-8月平均月销量还不足百辆。截止到2022年9月份,新能源自卸车市场自去年6月份开始的连续增长势头已扩大到“16连增”。今年1-9月,新能源自卸车累计3553辆的终端销量在整个新能源重卡市场占到23.27%的份额,较上年同期(17.93%)扩大5.34个百分点。

新能源自卸车市场自去年6月份开始一路增长,并在2021年12月创造了822辆的最高月销量,但这一纪录很快在今年1月份再次被刷新,今年1月份839辆的销量是近三年内新能源自卸车市场最高月销量,随后几个月,新能源自卸车市场在增幅上始终保持同比大涨,月销量上则有了起伏。从数字上来看,今年1-9月,新能源自卸车市场连续实现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但从另一个角度,今年1-9月新能源自卸车市场平均月销量约为400辆,比去年下半年约300辆的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考虑到今年重卡市场终端需求乏力,工程开工不及预期,自卸车需求大幅减少,加上疫情在多地反复爆发,对新能源重卡的生产、销售、上牌等环节均有明显影响,所以这一提升还是很有含金量的,这也说明新能源自卸车,包括整个新能源重卡市场向上的趋势不可逆。

2022年1-9月,全国有26个省(市、区)有新能源自卸车挂牌上路(9月份无新增),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状况。河北、河南、山西等环保压力较大、多矿厂或者明确要求渣土车电动化的省份接收了大部分的新能源自卸车份额,仅上述3个省份合计上牌量就达到2171辆,分走了今年1-9月新能源自卸车终端实销超过60%的份额(61.1%)。除以上3省外,山东、四川、江苏、内蒙古、湖北和安徽等6省(区)新能源自卸车上牌量也超百辆,其他省(市、区)新能源自卸车上牌量均不足100辆。

从燃料种类看,今年1-9月新能源自卸车技术路线以纯电动为主,这也和整个新能源重卡市场情况相同。今年1-9月,在全国各地挂牌上路的3553辆新能源自卸车包括3397辆纯电动车型,152辆燃料电池车型和4辆混合动力车型,占比分别为95.61%、4.28%和0.11%。

2022年1-9月,新能源自卸车市场基本延续了去年最后几个月的良好表现,平均来看比去年下半年还要好一些,1-9月累计销量增幅也明显跑赢新能源重卡市场大盘;另一方面,与新能源重卡市场整体走势相同,新能源自卸车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尤其是最后4个月开始明显“上量”,新能源自卸车去年9-12月平均销量超过400辆,9月份同比增幅大幅缩窄也是这个原因。因此,接下来新能源自卸车市场继续高速增长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但向好的大趋势不会变。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版权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本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本网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同时,本网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版权证明、联系方式发邮件至trxjxh2008@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